瓦努阿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内蒙古,大口吃肉的福地,藏不住了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50901/4689217.html

她,带领亿万网友领略草原风情;她,打破刻板印象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牧区生活;她是成长于草原间,求学于繁华都市后又扎根家乡的蒙古族姑娘乌音嘎。

四年来,这位95后牧家姑娘用短视频的方式,记录着牧区生活的点滴,讲述着自己与美丽家乡锡林郭勒盟的故事。

四野苍茫的锡林郭勒草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信马由缰的“中国马都”,丰富多样的蒙古族美食,都是故乡给予乌音嘎的独特馈赠。

草原姑娘乌音嘎和她的妈妈▲

锡林郭勒,草原与马匹的逍遥浪漫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东北、华北与西北交汇带,蒙古语意为“高原上的河流”。这里的高原指锡林郭勒高原,而河流则是锡林河。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的锡林河与滦河、呼尔查干淖尔和乌拉盖河三大水系一起,滋养一方水土,让锡盟成为各类天然草原的福地。

内蒙古的行*区划,锡林郭勒盟所在地▼

比如草甸草原主要分布在锡盟东部和东北部的森林向草原过渡地段,水草丰美;荒漠草原主要分布在锡盟西部,植物群落由丛生小禾草、小半灌木和葱属植物构成,是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双峰驼的快乐老家。

乌珠穆沁羊吃优质牧草长大,不仅不膻,还很鲜甜

(图:图虫创意)▼

而锡盟最美的典型草原,构成了“天堂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主体。这里的地形以平原和低地丘陵为主,地表水丰富,牧草优良,可利用的草场占全盟的一半以上。

锡林郭勒大草原总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和隔壁河北省的面积差不多。凡是到过这里的人,几乎没有不称赞它的。

锡林郭勒大草原符合人们对“大草原”的所有向往

(图:图虫创意)▼

每年七、八月,是锡林郭勒草原最美的季节。牛羊在碧草如茵的草原上安逸散步,吸引百鸟觅食的达里诺尔湖如明镜般透亮,草原上的九曲十八弯的锡林河也在这里放缓了脚步。

为更好的保护这里优渥的草原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年,国家设立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都是我国最大草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核心区.59平方公里。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

与其他采用“三区模式”的自然保护区不同,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并非无人踏足,而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多户牧人,还有陪伴他们的牛、羊和马。

对于生活在草原牧区的牧人来说,马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其他牲畜。正如长调民歌《钢嘎·哈拉》中吟唱的那样,马背上的蒙古族与马有着不解之缘。锡林郭勒盟,正是曾横扫欧亚的蒙古骑兵驾驭的顶级战马的家园,有“中国马都”的美称。

《钢嘎·哈拉》在蒙语中是“黑骏马”的意思

(图:图虫创意)▼

与高大娇贵的纯血马相比,蒙古马矮小健硕,以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著称。一只成年蒙古马可拉动重达公斤的货物。每天50至公里的长途奔跑,蒙古马也可以持续十多天。

这些优良特性,让蒙古马成为牧人们忠诚勤恳的伙伴。不论是远距离的骑乘,或是拉勒勒车,无一不是蒙古马的强项。

勒勒车队其实就是“马力”火车

(图:图虫创意)▼

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幕的“草原那达慕”上,蒙古马和伙伴们又摇身变为赛马者的夺冠好帮手。健硕的马匹和套马杆的汉子,是锡林郭勒草原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不过,要夺得冠*,不光人得努力,马儿们也得付出不少。在草原上,马通常在4岁后就会被去势成为骟马。这样的做法既有效控制了马群数量,也防止了马匹发情影响驾驭。

以马匹为媒,以气候为因,游牧文明应运而生。

上为几个草原壮汉的骟马过程,下图是乌音嘎弟弟在套马▲

在草原上游牧,在时间中迁徙

根据游牧起源的气候决定假说,公元前年到年间,由于欧亚草原进入到最寒冷的时期,以前从事农业兼职畜牧业的人群只能牵引着自己的牛、羊、马等不断的进行迁徙,于是逐渐走向了游牧化的道路。乌珠穆沁部就是其中之一。

乌珠穆沁本意是“与葡萄有关的人”

(图:shutterstock)▼

几百年前,乌珠穆沁部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脉的开阔地带迁徙至今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等地,并一直生活至今。改变的是地点,但不变的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对于“居无定向,惟顺天时”的牧人来说,收拾好全部家当,随着季节变化不断搬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从阿尔泰山脉一路逐水草而居

强悍的适应能力是游牧民族的特性

(图:图虫创意)▼

夏季,牧人们会选择海拔较高,天气凉爽,水草丰茂的地方进行驻牧。在外人看来,这是草原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然而忙碌的牧人们几乎无暇欣赏。在这个季节,男人们通常会放牧,养肥牲畜让它们贴膘。而女人们则主要负责挤奶、制作乳酪等工作。家人们也会聚在一起给牲畜剪毛,鞣制皮革等等。

乌音嘎还会通过视频教大家制作奶茶▲

秋天一到,牧人们又得继续投入到忙碌的生活中,为即将到来的漫长冬天做好准备。打草、晾晒干草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旧时,牧人们需要用镰刀一刀刀打下不同品种的牧草,捆成或方或圆的草捆晾干后,再从牧场运到冬牧场的储草棚中,成为牛羊们的口粮。

如今,和乌音嘎家一样,很多牧人家配备了打草机和铲车,让这项工作比从前轻松了不少。不过,在零下30多度的冬季,把这些草卷铺开到羊圈和牛圈中,也依旧是个体力活。

秋天用机器收割的草卷子,到了冬天再放到羊圈里铺开▲

在这时出生的奶羔子,也需要牧人们精心照料,才能挺过严寒。管理饲料、调制奶粉、打标记,防治疫病一个也不能少。在乌音嘎家中,小奶羔子们紧贴着炉子,吃着用瓶子装好的热奶,非常可爱。

在寒冬出生的小奶羔子在乌音嘎家,不仅可以喝饱奶,还可以睡在温暖的火炉边▲

在冬季来临前,牧人们需要将这些牲畜驱赶到海拔较低,向阳避风温暖的山坳里度过寒冬。在到达冬牧场后,牧人们得迅速卸下行李,用撑杆和木墙撑起披着羊毛毡子的蒙古包。在用马毛和泥土建造炉灶后,点燃准备好的晒干牛粪,坐上一壶热腾腾的奶茶,吃上备好的风干肉和奶豆腐,这里便成为荒野中温暖的家。

搭蒙古包是牧民们必备的生活技能

(图:shutterstock)▼

观众还可以亲历撑蒙古包的过程:用牛皮绑起来的围栏“哈那”外面披上几块厚厚的毡子▲

漫长冬季过去后,充满生机的春季又一次来临。春季是牧人们最脆弱的季节。他们需要接生小羊羔等,来保证一年的顺利。如果遇到冬季时间过长或是寒潮,则会使得一年的生活都受到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牧人们会根据经验,在每个季节的固定时间段内搬迁。然而,面对变幻万千的草原,必须得做两手准备,于是便有了走敖特尔的方式。

敖特尔,在蒙古语中意为“转场”,一般分为近距离和远距离两种。近距离是在自家的区域内选择较好的草场。远距离则是到较远的地方借用他乡的草场。而走敖特尔时间的长短,则会根据发生自然灾害的轻重、牲畜的膘情而定。

为了让放牧更加可持续,转场是必须的

(图:图虫创意)▼

春接羔,夏催膘,秋配种,冬孕育。这些看似简单纯粹生活的背后,却是千百年来游牧文明的智慧结晶。千百年来,蒙古族的牧人们用勒勒车的轨迹衡量着草原,用轮牧的方式保护着草场。在路上,人靠着人,马靠着马,紧贴着这片天苍苍,野茫茫的大地。

旷远的草场,由辽阔的天、茫茫的草接连一片

(图:图虫创意)▼

如今,随着经济*策发展和定居点的兴起,传统游牧生活正在慢慢消失。宽敞明亮房子,干净自来水和便捷互联网逐渐走入牧人们的生活中。新一代的牧人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记述着祖辈流传下来的生存法则。来自草原的95后牧人姑娘乌音嘎,就是其中优秀的传承者。

乌音嘎和她的小狗▲

乌音嘎,草原的尽头是故乡

年,乌音嘎出生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阿拉坦敖都嘎查的一个牧人家庭。幼时的她在草原上与家人和动物伙伴们度过了难忘的快乐时光。随着年岁增长,乌音嘎外出求学的日子越来越多,离牧区生活也越来越远。

城市化的进程不急不徐,却也不可阻挡

草原很多时候成为了许多人回不去的故乡

(图:图虫创意)▼

年,乌音嘎考入内蒙古财经大学,来到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求学。虽然身在大城市,但那些在绿草茵茵、流水淙淙牧区中和家人们一起的时光,一直是她心中难以割舍的感情。

在大学毕业后,乌音嘎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在县劳动就业局实习期间,乌音嘎接触到直播电商培训。借此机缘,乌音嘎选择成为了一名宣传家乡的短视频主播。

年1月7日,乌音嘎开始在今日头条注册账号

草原印象锡林郭勒,以“专注牧区原生态,展现内蒙大草原”为slogan发布视频。

乌音嘎在今日头条上当起了“布道师”,专注牧区原生态,向大家展现内蒙大草原▲

四年来,乌音嘎坚持用自己的方式,拍摄记录着乌珠穆沁草原上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以及牧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并上传至今日头条等平台。回想起第一次拍摄短视频,乌音嘎仍记忆犹新。“那时正是草原上最冷的季节,手都冻僵了;我特别紧张,还会忘词。”

从第一条简单介绍家乡历史文化的“美丽的乌珠穆沁”,到全网点击量几百万次的杀牛煮肉备美食的视频,乌音嘎边学习边总结,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截至目前,乌音嘎已拍摄了多个视频,在头条号收获近万粉丝,带动地方特产销售收入达多万元。

全家忙活着分享刚宰的一头冒着热气的牛▲

乌音嘎第一视角的拍摄,将让屏幕前的观众们身临其境地体会牧区生活,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如今不一样的草原和草原牧人。

这位耿直爽快的蒙古族女孩乌音嘎拍摄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也是在用视频的方式留存着传统牧人生活的记忆,让自己更了解脚下的这片大地。被浪漫化后的“诗与远方”,贫穷落后的艰苦生活,都是外人对游牧生活的刻板印象。

真实的牧民生活在镜头前一览无余

既有传统与现代化的碰撞,也有纯天然的野性

(图:图虫创意)▼

如何消除刻板印象,与世界分享真实的内蒙古牧区生活,带动家乡发展。这是乌音嘎的目标,也是她一直在做的事。乌音嘎说,“我就是想通过自己眼前的点点滴滴,告诉大家牧区原生态的生活,内蒙古大草原的特色文化。”

和她的有开拓精神、坚韧乐观的祖先一样,不论是面对“风吹雪”的严冬,还是遇上裹挟着沙尘的狂风,乌音嘎总是选择笑着面对一切。对于未来,乌音嘎也充满了期待。她说,“我最好的作品就在下一部。”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虫创意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