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红杉中国投资的原点。来源
晚点LatePost(ID:postlate)作者
管艺雯采访
管艺雯程曼祺宋玮
“一个科技主导的创业新时代已经到来。”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称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等深科技、硬科技领域,已经超过红杉中国投资组合的80%。
无论是电商、O2O、移动互联网还是今天的AI制药、企业服务和硬科技,红杉中国成立16年,实际上一直在加注一个方向——找到数字化科技驱动经济发展进步产生的结构性机遇——换句话说,“科技驱动”是红杉中国投资的原点。
红杉中国在几乎所有领域里取得的成功都基于对这四个字的坚持,还有作为一个组织的传承。
投资是一个小众行业,无法复制,更不用提标准化,因此这个行业高度依赖个人能力。这种特性增加了一个组织传承的难度,小而美往往是投资机构的典型形态,也让这个行业里充满了昙花一现和个人英雄主义。
但红杉中国和沈南鹏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找到一个个好企业固然重要,但红杉中国希望创造价值和传承成功,这靠的不再是某个个人,而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通过协同来增加胜率,这背后依赖的是系统、组织制度和价值观。
在红杉中国举办第一届”数字科技全球领袖峰会”的前夕,《晚点LatePost》采访了多位红杉中国的合伙人、董事总经理,他们讲述了红杉中国眼里一定要抓住的系统性投资机会,以及他们对商业和投资的思考。
01
投资理念开始回归“常识”
今年已经有多位科技公司创始人卸任CEO或董事长了——贝佐斯2月辞去亚马逊CEO一职,黄峥3月卸任拼多多董事长,5月,张一鸣也卸任字节跳动CEO。他们都声称想腾出精力处理公司之外的事务。
贝佐斯说要把精力聚焦在三件事上,其中之一就是火箭公司蓝色起源(BlueOrigin);张一鸣认为虚拟现实、生命科学、科学计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逐步显现,他需要帮助字节跳动“突破业务的惯性”;黄峥说得更直接,在他看来“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的竞争”有不可避免的问题,要改变就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
姑且不论他们是否是真退休,但他们都提到了“真正”的科学技术。
科技在如今的宏观环境下被摆上更重要的位置,相较消费互联网公司的模式创新,能帮助国家实现自力更生的技术创新变得更加迫切。十四五规划中,如何解决科技创新的难点,处处都有顶层设计的印记。
具体到创业,典型如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AI制药等硬科技领域的项目受到市场追捧,今年A股市场光伏、新能源ETF指数涨幅超过70%,半导体ETF指数涨幅约35%。巨头公司也把科技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今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称科技不仅创造商业价值,更是创造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
互联网和科技发展相辅相成。
沈南鹏认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体量,不仅在过去十多年中孕育出成功的消费互联网市场,企业级市场同样有巨大潜力,尤其是业务流程数字化成了包括零售、汽车、OEM(代工生产,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到制药等每一个重要领域都要考虑的重要发展路径。此外,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制造业更需借助物联网、机器人以及自动化工具等诸多数字科技创新手段支持转型升级,在做大规模的同时,更加智能、更加高效。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
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觉得数字时代远没有结束,他认为正是互联网推动着各种应用基础设施的出现,比如娱乐、通讯、物流、支付等,这些基础设施就像当年的铁路和电力,意味着服务具备极高的效率和极低的成本。若用“圆”来比喻互联网,它的核心特征是连接和数字化,连接之后才有数字化,数字基础上出现场景智能。
红杉中国成立1年半后加入的合伙人刘星说,移动互联网最宝贵的一点在于让中国十几亿人口都更加直接、亲身体验到了技术带来的改变,都更加相信了科技的力量,“实际上创新及其应用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认知是否到位。”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大环境是,每一个行业都在加大对数字科技的应用,它也开始渗透到每一个业务环节里。
红杉中国合伙人郭山汕说,他参与投资的潮流网购电商平台“得物”,实际不是在投一个潮流品类,投的是未来多个品类的共性趋势——“潮流”。数字科技也是这样,它也是一种共性趋势。在消费行业里有数字科技的成分,工业科技里有、医疗健康里也有。
各行各业都可以被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重新定义,只不过目前这种趋势从软件层面开始往硬件层面深入。
红杉中国合伙人富欣在加入红杉中国之前就已经是工业领域的行业专家,她认为科技在变革着人类的经济结构与生产方式,它对传统工业领域带来的影响和改变都是颠覆性的。
每个行业都可以被技术重构,红杉中国把这个现象称为“数字科技”,也是这家投资机构一定要抓住的下一个投资趋势。
周逵认为数字科技就是用0和1,把原来生活里面的模拟信号都变成数字,可以复杂模拟、计算、存储、传递了。
刘星从宏观经济层面解释,政府如今强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促使生产率可持续提高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所有引领、推动、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和应用都是数字科技。
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认为,红杉正处在一个构建下一个商业模式大爆发时代的前夜,无论是新材料、新能源、元宇宙、碳中和、人工智能等,都在构建新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新基建时代,这个新基建时代的核心就是科技的驱动。而在这个时代中,红杉中国本身也在科技的驱动下不断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不仅红杉投资科技公司,红杉自己也日益成为一个“科技公司”。
“恰恰因为过去很多公司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对效率要求更高,导致全球领先的世界级场景能够在中国的产业领域出现,让产业领域的数字化成为可能。”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吴茗认为。年加入的吴茗,此前是人工智能企业第四范式的联合创始人,她分享了图灵奖获得者JimGrey的一个演讲,里面提到科学的发展有四个范式,第四个范式是数据密集型科学。通过数据和算力来探索前沿、驱动未来。吴茗说自己理解的数字科技指的是更底层,是一种思维方式,有点像曾经的”互联网思维”。
红杉中国语境下的“数字科技”不是某一个行业,也不是某一个具体投资领域的名称,红杉中国的合伙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定义,但他们的回答都指向了更深层的理解:是现象,是变革,是推动要素,也是思维方式。
02
科技投资在红杉中国发展了16年
十六年前的夏天,硅谷风投公司联合组织的那场著名的访问中国之行,被视为中国VC行业的分水岭,在此之后,包括红杉全球在内的一大批外资基金开始在中国设立投资机构,沈南鹏也在这一年与红杉一起创办红杉中国。
过去的半个世纪,红杉美国抓住了信息时代的每一个浪潮,沿着“半导体-整机-网络-安全-内容-企业软件”的路径投资,用周逵的话说,浪潮明显,是“一浪接着一浪”,而红杉中国面临的情况不同,是“多浪叠加”,投资领域也需要更全面。
因此红杉中国在成立之初逐渐形成了四个大的投资领域——TMT、医疗健康、消费服务、工业科技,几乎覆盖了当时所有最主要的行业。在科技投资和币种延展上,红杉中国也跑在了前面。年,红杉中国在美元VC和美元PE之外开设了第三条产品线,完成了近9亿元的人民币基金I期募集,用来投资想拿人民币的创业公司。
募到第一支人民币基金的那一年,红杉中国组建了CleanTech(清洁技术)团队。在当时,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能源、污染和制造问题也更突出,这就是CleanTech投资团队的由来,专门投资工业进程中的清洁技术公司,比如做市政水处理的中持水务;生活垃圾发电公司百川环能;工业污水处理公司新大禹;解决了北方园林绿化和节水的双重诉求的蒙草抗旱;解决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的国能中电;解决土壤污染土质修复问题的建工修复等等。
过去在粗放的大扩张时代,煤炭代表着工业化和现代化。但气候危机迫使各国做出行动,中国在年做出的减碳承诺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能源,减少中国经济对煤炭的依赖。今年3月末,红杉中国与远景科技共同成立总规模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投资重点就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
在红杉中国负责工业科技领域投资的合伙人富欣说,碳中和会带来惊人的影响,它甚至改变了一些经济评估体系,未来公司必须要考虑与碳相关的要素,比如可以用很低的价格使用可再生能源,这也会倒逼更多的技术尝试和努力。
早在多年前,红杉中国就开始有意建立一支科技属性更强的投资团队。在TMT方向上陆续增加了材料、汽车、能源与双碳等多个垂直科技方面的专业投资人。目前,红杉已经将TMT和工业科技两个方向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