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努阿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ldquo蒙古族长调民歌rdquo
TUhjnbcbe - 2020/12/22 1:50:00
北京那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公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我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项非物质遗产联合申报并得到通过的项目。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集中体现。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蒙古族长调民歌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诉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美学的感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长调是具有成熟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它拥有着和世界上任何民族歌唱艺术不同的结构和要素。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产生于我国南北朝时期脍炙人口的敕勒歌,高度形象地勾勒出北方草原的壮丽图画,被这首诗中描绘的美景陶醉之时,我们自然会联想起这“穹庐”之中与诗相伴的“歌”来。那么蒙古歌曲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蒙古歌曲分为两个主要类别,其一是乌尔汀哆或称“长调”,其二是“短调”。

长调是蒙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长调是蒙古牧民在长期游牧劳动中创造的一种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

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婚礼、乔迁新居、婴儿降生、马驹标记以及其他蒙古游牧民族的社交活动和宗教节庆仪式上,都能听到长调的演唱。摔跤、射箭和马术比赛的狂欢运动会“那达慕”大会上,更能听到长调。

长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有记载。从目前掌握的史料及蒙古学研究成果来看,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形成和发展过了三个历史时期。即:山林狩猎音乐文化时期、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亦农亦牧音乐文化时期。

◆山林狩猎音乐文化时期

公元7世纪前,蒙古人祖先一直在大兴安岭脉与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息,生产方式以狩猎为主。在漫长的生活岁月里,古人创造了自己富有狩猎特色的音乐文化,如狩猎歌舞、萨满教歌舞等。

在狩猎音乐文化时期,其音乐风格以短调为代表,民歌具有结构短小、音调简洁、节奏明了、词多腔少等特点。整体音乐风格具有叙述性与歌舞性,抒情性较弱,这也是原始时期人类音乐艺术的共同特征,例如科尔沁民歌《四季》。

◆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

自公元7世纪起,生活在我国东北部额尔河沿岸以狩猎为生的蒙古族,开始走出山林逐渐西迁踏上了蒙古高原,在形成游牧生产方式的同时逐步强盛起来。

公元年,蒙古族伟大的历史人物成吉思汗统一北方草原蒙古各部之时,宣告了蒙古民族正式登上北方的*治舞台,顺历史潮流自然成为北方草原文化的集大成者。

蒙古族在接过北方草原文化的接力棒后,以自己的方式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动力,使北方草原音乐文化迅猛发展。伴随着狩猎生产方式向游牧生产方式转变,音乐风格也发生了从短调民歌向长调民歌风格上的演变,形成了蒙古史上的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

这一时期既保留发展了狩猎时期的短调音乐特点,又逐步创新形成了长调音乐风格。就长调民歌本身而言,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由低至高的继承发展过程。蒙古社会进入游牧封建制以后,长调达到了高峰。

长调是游牧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牲畜数量少,生产力极不发达,所以需要集体游牧、集体歌舞(如踏歌)。后来生产力发达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于是就形成了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开始突出个体,不像以前那样要依靠集体共同创造了,社会由此进入草原游牧文化时期。

游牧封建社会的蒙古族牧民,不同于奴隶制社会“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也不同于中原王朝的汉族农民,他们无须固定在狭小的土地上,从事面朝*土背朝天的耕作。相反,蒙古牧民必须在广阔的生存空间内,每日每时面对草原大自然,骑上骏马流动放牧。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对于长调民歌而言,心灵的自由和行为的自主,哪怕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对民歌创作也非常重要。由此可知,长调民歌的高度抒情化其实是由游牧生产劳动本身所决定的。

从公元7世纪至公元17世纪的千年历史中,蒙古族民歌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以短调民歌为基础,以长调民歌为创新,长调民歌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也是蒙古族整体音乐文化风格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

◆亦农亦牧音乐文化时期

大约自公元18世纪(清朝中后期)起,随着历史变革及发展,北方草原与中原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各民族间的融合交流步伐加快。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也渗透到部分北方草原,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短调叙事歌、长篇说唱歌曲等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蒙古族亦农亦牧音乐文化时期。

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可概括为:短调民歌重获新生快速发展,长调民歌保持了原有特色并更加成熟。

长调民歌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和蒙古民族文化的根源。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长调民歌不仅是蒙古民族最典型的歌唱艺术形式,也是蒙古民族生活和精神性格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达。

有蒙古族的地方就有长调,它是蒙古族全民族所喜爱的,融入到了蒙古民族血液里的民歌音乐。它们都从远古走来,承载着历史,承载着自己民族的喜怒哀乐,它们与蒙古族相生相随,其价值和意义深远幽深。

-END-

推荐阅读:

千年运河流淌多彩非遗,大运河文旅博览会圆满落幕!

心态好的人,一辈子都好

霸占C位的网红貔貅,有什么来头?

戳“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蒙古族长调民歌rdquo